陈赓大将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,满是传奇色彩。在人们眼中,他以革命和战斗闻名,似乎与做“红娘”这类琐碎小事没有太多关联。然而,陈赓不仅多次为别人牵线搭桥,而且每次都能成功,仿佛有着神奇的媒人之力。那么,陈赓究竟为哪些人促成了姻缘呢?
陈赓和谭政的家乡同在湖南省湘乡县,双方的祖辈都是当地的名士,关系十分密切,常有往来。陈赓比谭政年长三岁,两人从小便是好伙伴,关系亲如兄弟。陈赓总像哥哥一样照顾谭政,而谭政也十分佩服陈赓那种敢作敢为、为别人伸张正义的个性。
陈赓的父亲陈绍纯思想开放,热衷接受新思想。陈赓在私塾学习后,便在父亲的安排下考入了东山学堂。东山学堂是一所以进步思想为主的学校,传授了大量革命思想和现代知识,这为陈赓的革命生涯埋下了伏笔。
展开剩余84%后来,谭政小学毕业后,陈赓力荐他也报考东山学堂,他告诉谭政:“你知道吗?我们东山学堂有个大名鼎鼎的毛润之先生,他就是在这里学习的!他最喜欢读郑观应的《盛世危言》和梁启超主编的《新民丛报》,这些书讲的是如何摒弃封建思想、拥抱民主进步,他可是带头闹过学潮的呢!”谭政听了十分向往,然而他的父亲谭润区持传统观点,坚决反对儿子去这种新式学堂,他坚持让谭政继续在私塾学习,以便更好地掌握传统的文化和礼法。经过多方努力,谭润区终于找到了一所适合的私塾,然而私塾离家太远,他最终决定让谭政住到陈家。
陈家热情接待了谭政,陈赓的祖父陈益怀喜形于色地说:“庶康出门了,世铭又来了,我又多了一个长孙!”陈赓有一个灵巧秀丽的妹妹叫秋葵,举止优雅。谭政住进陈家后,秋葵主动整理了他的书房,还关切地对他说:“世铭哥,后院安静,适合读书。你尽管放心住,吃喝不成问题。我哥在东山学堂读书时常回来,你们也能更开心。”谭政深受秋葵照顾,感受到了温暖的家庭氛围。
渐渐地,谭政和秋葵的关系愈发亲密。秋葵虽年纪轻轻,却为人温柔体贴,常为谭政做饭洗衣。谭政则像哥哥一样教她读书、背诗。两人心中都明白,这种感情已经不止是兄妹般的亲情,而是萌生了爱意。
陈赓自然也察觉到了他们之间的微妙变化。有一次,陈赓从学堂回来,秋葵端来热腾腾的饭菜,他笑着对谭政说:“世铭弟,你看看秋葵妹妹对你照顾得多细心,多周到!”秋葵脸红低头不语,谭政则回应:“是的,陈叔、陈婶待我如亲生子,而秋葵妹妹更是无微不至地关照我……”陈赓笑着打断:“哈哈,看你们两个都已经好了,大哥我替你们祝贺,向你们敬茶!”
在陈赓的帮助下,秋葵和谭政的感情越来越深。有一次,秋葵穿着一双精致的绣花鞋,调皮地向谭政展示:“如今推翻了帝制,男女平等,再也不必缠足了。”她脱下鞋子,把赤裸的脚伸向谭政说:“你喜欢大脚吗?”谭政不由得笑着回应:“喜欢!喜欢!以后你做我的妻子,烧菜做饭、持家可得靠你了!”两人对视而笑,脸上泛起红晕。
三年后,谭政完成私塾学业返回家乡。陈家早已知晓他们的心意,于是,陈绍纯带人去谭家提亲。两家本就是世交,谭润区也欣然同意,1923年,谭政正式娶了秋葵。
婚后,谭政依然选择继续深造,前往东山学堂学习了三年。1926年夏天,谭政从学堂毕业,返回家乡时,父亲为他安排了教职。此时,谭政已经有了家庭和职业,父亲认为他应该安稳下来,不再四处奔波。但此时的谭政却决心做一番大事业。
正在此时,已在北伐军担任特务营营长的陈赓给谭政写来信,邀请他参加北伐军。谭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,秋葵也全力支持他。然而,谭政心中依然有一丝不舍,他担心离开后,秋葵会独自承担一切,便问妻子:“那我走了,你怎么办?”秋葵笑着说:“世铭哥,去吧,离开这个封建的家去闯荡吧,你一定会有所成就的。”谭政感动地说:“秋葵,你真是我最好的妻子!”秋葵答道:“快去给赓哥回信,告诉他,你的行动是我秋妹支持的!”
此后,谭政在陈赓的引领下,踏上了革命的征途,但也因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。秋葵则独守空房,操持家务,因劳累过度最终病倒,去世时,她紧紧抱着谭政所写的信,直至最后一刻……
新中国成立后,谭政终于回到家乡,然而秋葵的坟头已是草青青,时光已久。当他得知秋葵临终时的情景,不禁泪如雨下,哽咽道:“她真是难得的贤妻,遗憾她未能看到祖国的解放。”不过,谭政没有辜负妻子的期望,1955年,他与陈赓一同被授予大将军衔,相信秋葵的在天之灵若得知此事,也定会心满意足。
---
这只是文章的一部分修改,若你需要继续对接下来的段落进行修改,欢迎随时告诉我!
发布于:天津市通弘网配资-安全炒股配资-配资专业股票-郑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