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节气(2025年为8月23日)一到,意味着夏天的暑热渐渐退场,但“秋老虎”可能还会来“捣乱”——短期高温+昼夜温差拉+空气变干燥,孩子很容易出现不适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专家专为家长准备的这份儿童健康指南,从吃、穿、玩到疾病预防全涵盖,帮娃安稳入秋。
一、处暑给孩子带来这些挑战
处暑后气候有3大特点,家长要特别留意:
1.温差“蹦极”:北方早晚凉飕飕,南方中午还可能闷热,孩子穿脱衣服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;
2.空气“变干”:湿度下降,孩子容易口干、鼻子痒、皮肤脱皮,甚至便秘;
3.疾病“扎堆”:呼吸道感染、轮状病毒腹泻、过敏性鼻炎进入高发期,得提前做好防护。
二、养娃关键点:吃对、穿对、动对,少生病
在处暑节气,做好儿童的饮食、起居和运动安排,能有效减少生病的可能。
饮食方面,要注重润肺防燥和健脾助消化。可以多给孩子吃梨、百合、银耳、莲藕、荸荠等润燥食物,可将其煮粥或炖汤;对于夏季厌食的儿童,山药、小米、南瓜、山楂等健脾消食的食物是不错的选择。同时,要让孩子少量多次饮水,也可饮用绿豆汤、酸梅汤,但要避免冰镇。而辛辣、油炸食品会加重秋燥,过量冷饮易伤脾胃导致腹泻,这些都要让孩子忌口。
展开剩余68%起居上,要注意防范温差,保护孩子的阳气。睡眠方面,应让孩子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,因为熬夜会影响免疫力。穿衣时,早晚要给孩子加薄外套,护住腹部和后背以防受凉,白天仍需注意防晒,避免 “秋老虎” 带来的高温导致中暑。
运动要适度,避免孩子过度出汗。可以选择散步、跳绳、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,让孩子微微出汗即可。同时,要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谨防中暑。
三、疾病预防:这 3 类问题要重视
呼吸道感染:早晚开窗通风(每天2—3次,每次30分钟),少去人多的封闭场所;孩子打喷嚏、咳嗽时用纸巾挡一下,勤洗手。
秋季腹泻(轮状病毒):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,别让孩子吃生冷食物(比如没洗的水果、冰酸奶);玩具、餐具定期用开水烫洗。
皮肤干燥、湿疹:每天给孩子涂儿童专用润肤霜(洗完澡3分钟内涂,锁水效果最好),少用碱性强的沐浴露。
四、中医保健小妙招
1.小儿推拿(缓解暑热不适):
清天河水:用食指和中指,从孩子手腕横纹推向肘横纹,轻轻推100次,帮孩子清热(适合手心热、口干的情况)。
运内劳宫:用拇指在孩子掌心(握拳时中指尖对着的地方),逆时针揉100次,能安神助眠(孩子烦躁、睡不踏实可做)。
2.简单食疗方
四神汤:茯苓、山药、莲子、芡实各10克(3岁以上量),加瘦肉或排骨煮30分钟,喝汤吃渣,帮孩子健脾祛湿(适合舌苔厚、不爱吃饭的娃)。
百合雪梨羹:干百合泡1小时,雪梨去皮切块,一起加水煮20分钟,加少许冰糖,润肺防燥(孩子干咳、嗓子干时喝)。
五、家长必看提醒
别让“秋老虎”伤娃:中午别长时间晒着,出门戴帽子、多喝水,中暑了赶紧到阴凉处,喝点温盐水。
别着急“贴秋膘”:处暑后脾胃还没适应,别一下子给孩子吃太多肉、补品,先吃山药、小米等好消化的,再慢慢加营养。
多陪孩子笑一笑:秋季光照变少,孩子可能情绪低落,多玩游戏、讲故事,让娃心情好,免疫力也会更强。
疫苗可以安排上:流感疫苗、轮状病毒疫苗,问问医生要不要给孩子打,提前建起“防护盾”。
处暑养生,关键在“防燥、护脾胃、避温差”。跟着这份指南做,帮孩子舒舒服服迎接秋天吧!如有持续不适,记得及时找医生哦。
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刘珍凤
来源:大众卫生报·客户端
发布于:湖南省通弘网配资-安全炒股配资-配资专业股票-郑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