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每天工作超18小时,工资大部分上交国家,逃跑会被殴打——这不是影视剧情节,而是朝鲜劳工在俄罗斯的真实生存状态。"
近日,英国媒体采访了多名曾在俄罗斯境内务工的朝鲜民众,揭开了一场跨越国界的"劳工迁徙"背后的残酷真相:当全球目光聚焦俄乌冲突时,朝鲜正通过向俄罗斯输送大量劳工,试图缓解国内经济压力;而这些被寄予"创汇希望"的劳工,却在异国土地上过着近乎"奴隶"的生活。
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已持续三年多,大量青壮年男性被征召入伍或逃往他国,导致俄罗斯本土劳动力严重短缺。据韩方消息人士透露,仅莫斯科等核心城市的建筑、制造业等领域,就已出现超10万人的用工缺口。
"俄罗斯现在太需要人了。"一位在俄工作的朝鲜劳工金某向英媒坦言,"工地上的朝方工人占比已超过30%,有些项目甚至全是我们在干。"这种依赖背后,是朝鲜劳工的"双重优势":其一,薪资远低于俄罗斯本土工人(月薪约300-500美元,仅为当地水平的1/3);其二,"服从性强"——朝鲜劳工因长期受严格管控,鲜少反抗或罢工。
对朝鲜而言,向俄罗斯输送劳工不仅是解决国内就业的手段,更是突破经济制裁的"生存策略"。
自2016年联合国对朝实施严厉制裁后,朝鲜的钢铁、煤炭等传统出口产业几乎停滞,外汇收入锐减90%以上。为破解困局,朝鲜自2017年起大规模向海外派遣劳工——仅2024年,就有超5万名朝鲜民众被派往俄罗斯、中亚等70多个国家,其中俄罗斯是最主要的接收国。
这些劳工的"创汇能力"惊人:据朝鲜官方统计,每年通过海外劳工可获得12-23亿美元外汇收入。但工人实际到手的工资少得可怜——每月仅100-200美元,且需扣除"忠诚费"(直接上交国家),剩余部分需回国后才能领取。
"我们像被上了发条的机器。"另一名逃跑的朝鲜劳工朴某控诉,"白天在工地搬砖,晚上被锁在宿舍;想逃跑?主管会直接殴打,甚至断粮。"更讽刺的是,部分劳工为"表现忠诚",主动要求增加工作时长,只为能多攒点钱寄回家。
20世纪90年代,朝鲜曾设立罗先经济特区,试图通过吸引外资激活经济;2013年后,又陆续建立21个经济开发区,试图复制"中国式开放"。然而,2016年联合国制裁后,这些园区因无法获得国际融资,先后倒闭,5万余名工人瞬间失业。
"制裁切断了我们的经济命脉。"朝鲜劳动部门一名前官员透露,"派遣劳工成了无奈之举——与其让工人闲置,不如让他们出国挣钱,至少能为国家换点外汇。"
但这种"劳务输出"本质上是朝鲜在经济封锁下的"生存妥协"。工人被严格筛选(需通过政治审查、无犯罪记录),出国前需签署"忠诚协议",甚至被要求"定期汇报思想动态"。抵达俄罗斯后,他们被集中在指定工地,由朝鲜安全人员全程监管,与外界几乎隔绝。
朝鲜劳工在俄罗斯的遭遇,折射出一个被制裁国家的生存困境:当传统经济模式失效,当开放尝试屡遭打击,派遣劳工成了"不得不选"的选项。
但对这些劳工而言,"高薪"只是幌子,"忠诚"才是枷锁。他们用汗水甚至健康换来的外汇,最终流向了国家的"钱袋子",而自己却在异国土地上承受着超负荷的劳动与精神压迫。
正如一位朝鲜劳工在采访中所说:"我们不是在打工,是在为国家'卖命'。"
这场跨越国界的"劳务迁徙",究竟是朝鲜的"生存智慧",还是劳动者的"悲剧轮回"?答案,或许藏在每一滴汗水与每一张汇款单里。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通弘网配资-安全炒股配资-配资专业股票-郑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